• <track id="al3sp"></track>

    <td id="al3sp"></td>

        137-1143-9786

        020-39945396

        中國雕塑發展史

        < 返回2020-11-08

        中國雕塑發展史

        一、史前雕塑(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600年)

        中國迄今發現最古老的雕塑,屬新石器時代氏族公社繁盛階段的遺物。原始社會雕塑對探討社會發展進程、研究造型藝術與意識形態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歷來深受人們的重視。這一時期雕塑的造型還都是依附整體器物上的飾物,均為粗略的,夸張式的,具有極強裝飾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陶塑人像。 


        二、商周雕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

           這個時代雕塑作品側重于動物外形的器皿、飾物和人物的捏塑,形體小巧,造型粗略,帶有濃厚的人情味。青銅器藝術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此時的青銅作品雖然多具實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備了雕塑藝術的特性。一些夸張、變形、奇特的紋飾,渲染了威嚴神秘的氣氛,形成了端莊、華麗、氣質偉岸、形象乖張的藝術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和對自然環境的理解。鼎是這一時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三、秦代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建立專制統治國家,即利用雕塑藝術為宣揚統一功業、顯示王權威嚴的政治目的服務,在建筑裝飾雕塑、青銅紀念雕塑、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劃時代的輝煌成就。

          秦代是中國封建社會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秦追求寫實逼真。雕塑在建筑裝飾、陵墓裝飾和“明器”中發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個高峰。秦建筑裝飾表現在宮室、苑囿、亭閣樓榭和陵墓神道建筑上。最為壯觀的是被稱為世界 “第八奇觀”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

           秦代雕塑的風格特點是渾厚雄健,樸實厚重,龐大強壯,氣魄宏大,體現出封建社會的上升期的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數的巨大、超常的審美特征。 


        四、漢代雕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漢代雕塑在繼承秦代恢弘莊重的基礎上,更突出了雄渾剛健的藝術個性。這一時期的墓葬雕塑特別發達,已從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的形式發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飾。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渾之勢和整體之美。 

          漢代雕塑作品的品種和數量相當豐富,呈現出的主體面貌渾厚簡練、生動完整。這個時期雕塑藝術成就,突出表現在大型紀念性石刻和園林的裝飾性雕刻上,其中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五、魏晉南北朝雕塑(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佛教思想與儒學思想碰撞、交融時期。因此,統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廟,鑿窟造像,利用直觀的造型藝術宣傳統治者思想和教義

          石窟內雕塑大量的佛像,有石雕、木雕、泥塑、鑄銅等,佛像雕塑遂成為當時中國雕塑的主體。

          石窟藝術在中國雕塑中很有代表性。這個時期的雕塑特點為較注重細部的刻畫,技術更圓轉達純熟,雕塑形象和題材大都為宗教題材,因而雕塑形象具有神化傾向和夸張的特征。宗教使雕塑藝術的題材單一化,但宗教精神的內在動力卻也促進了大量精品的誕生。 


        六、隋唐雕塑(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也是文學藝術發展的鼎盛期。宗教造像藝術、陵墓的裝飾雕刻藝術、陪葬的陶瓷雕塑藝術、肖像造型藝術等都進入一個空前繁榮時期。宗教造像藝術在唐代有長足發展,

          此時的佛雕作品既博大凝重之態,又不失典雅鮮活之美。其雕塑風格的多樣化與技巧的純熟已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 


        七、宋及金雕塑(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宋代的佛教雕塑無論內容還是風格都明顯世俗化,那些神圣不可及的面貌漸漸模糊了,代之而起的是更接近現實生活的形象。

           在世俗題材方面,宋的陵墓石刻多沿襲唐之傳統,但氣勢漸弱。繼中晚唐之后的宋代雕塑進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創作手法上趨于寫實風格,材料使用上則更加廣泛。宋代的彩塑較為發達,在佛雕造像上較唐代有了較大變化,此時的佛雕造像以觀音菩薩居多。

        更多閱讀

        在線客服

        国产a一级毛片爽爽影院无码

      1. <track id="al3sp"></track>

        <td id="al3sp"></td>